省微生物所食用菌节能栽培方舱海岛栽培试验初步成功

为了解决海岛驻岛人员缺乏新鲜蔬菜供应的难题,针对海岛“高温高湿高盐高日照缺淡水和风大”的自然环境,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创新研制出集节能、节水,温度、湿度、光照、通风自动化管理为一体的全人工气候“食用菌节能栽培方舱(以下称‘栽培方舱’)”。

201711月,栽培方舱内培养的秀珍菇、榆黄蘑、桃红菇、高温平菇、姬菇、猴头菇、香魏蘑、杏鲍菇、金针菇、灵芝等10个食用菌品种的成熟菌包和相关仪器设备,从广州装运送往海岛。该所食用菌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杨小兵研究员、何嘉豪助理随船抵达展开栽培试验。

抵达海岛后,当晚完成了方舱卸船、定位和接电接水,次日凌晨至10:00烈日当空之前完成了筐架搭建、菌包开盖、搔菌安放等操作,全面开启了调温、加湿、光照和自动通风的出菇管理模式。菌包从出厂到上岛的行程由原计划的5天延长到13天,并历经了7天在港口无空调停放等一系列非实验要求条件的考验,上岛第3天有3个品种就开始出菇,7天开始采收,两周内所有10个品种均出菇,上岛13天已采收200多斤鲜菇,供应了2次全岛食堂和1次接待用餐。据就餐人员反馈,菇的味道很好,并表示要新增几套栽培方舱。

杨小兵还向岛上技术人员传授食用菌知识和指导栽培技术。经过理论培训和实操训练,至12月下旬,岛上相关技术人员已能够独立进行出菇管理,设备调试、操作和保养等工作。杨小兵回到单位后,仍通过微信与海岛有关技术人员沟通,了解情况,指导工作,目前一切顺利。

本次上岛开展食用菌栽培试验,最显著的成果是:(1)验证了栽培方舱设备的可靠性,验证了用于实验的10个品种的菌包均能经受住长时间运输和环境条件改变的考验;(2)完全按照实验设计,通过多品种的配置和人工气候条件的调控,实现了天天有菇采,全年可产菇的目标;(3)栽培方舱的应用可以解决岛上鲜菇供应难题,且不会像大田甚至大棚种植蔬菜会受到常年不断的大风影响,具有独特的优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