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白云山发现巨菇新品种
专家提醒:该菇微毒 不宜食用
本报讯(记者罗桦琳 通讯员李诚斌、邓秋旺)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广州举行。记者在会上获悉,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在白云山上发现巨型蘑菇“大果鹅膏”,目前已被国际确认为一个新品种。这也是迄今为止在白云山上发现的个体最大的蘑菇。
据介绍,这一巨型蘑菇是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李泰辉博士、邓旺秋博士、李鹏博士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鹅膏专家杨祝良博士共同研究发表的。蘑菇长在白云山西南面、海拔260米高的一条山路小径旁。“这种蘑菇菌盖宽40多厘米,高度也达到40多厘米,属于蘑菇中的‘巨人’。”邓旺秋博士介绍,以往在白云山上发现的肉质蘑菇,体积一般为3~10厘米,个别较大的种类菌盖宽度也只可以达到15~20厘米左右,但宽达40多厘米的还是首次发现。
除了个体大外,这个巨型蘑菇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外形特征:菌盖上布满了锥磷,菇体中部长有一个很大的菌环。一般鹅膏菌褶是白色的,而巨菇的菌褶偏黄。专家提醒,该菇微毒,不宜食用。
邓旺秋表示,这两年来,在采集过程中,发现白云山菌类有减少的趋势。从事菌类研究工作已有30多年的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李泰辉认为,菌类数量的减少可能与树木的生长周期有关。“如在2005年左右,在华南植物园,同样有很多蘑菇,但当里面的藜蒴树长大后,蘑菇的数量就减少了,因此可能与树龄有关。”
广州日报>>2013年11月29日>>A18版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