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记者 卓科荣
最近,在粤工作的院士到我市休养考察,察看了我市人才驿站软硬件建设、市政建设及生态环境情况,实地参观了海丰县莲花山度假村、可塘镇珠宝交易市场、海丰红宫红场、深汕特别合作区、水底山温泉庄园、汕尾高新区红草园区、金町湾旅游度假区、信利电子厂、红海湾旅游景区。院士们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聪明才智,结合考察所见所闻,为我市人才引进、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脉支招,提出了很多具有指导性的建议和意见。
“汕尾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比较注重环境保护,避免了发达地区走过的‘弯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翰馥认为,要吸引企业投资,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引进人才尤为重要。汕尾应为人才引进创造良好的条件,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千方百计引进高端人才。他说,除引进人才以外,培养人才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强本地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用完善的机制和环境使得在汕尾工作的人更加热爱企业和城市,并为之贡献更大力量、发挥更大作用。
“我是第一次来汕尾,这里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非常漂亮!”我市优越的自然环境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白以龙连连赞叹。更令他振奋的是,汕尾各地呈现出竞相发展、你追我赶的良好势头。他建议,要加大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力度,推动专业镇转型升级。如海丰可塘镇珠宝产量虽然很大,但产品还是比较低端,政府应大力推动一下,发动商会建立宝石博物馆,给宝石注入文化内涵、艺术内涵、美学内涵,再加上先进的技术手段,引领珠宝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从而带动住宿、购物等旅游相关消费,推动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汕尾进位赶超的势头好、发展劲头足,相信将会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科技委名誉主任郑健超十分看好我市经济发展前景。他建议我市因地制宜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挖掘资源潜力,依托优越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海洋经济,让“青山绿水、碧海蓝天”转化为“金山银山”。郑健超表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都需要人才,汕尾要抢抓省振兴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战略和深圳东进战略机遇,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高端科研机构落地;同时以政策优势和环境优势,吸引更多大企业落户,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汕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经济社会状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后发潜力很足。”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原院长、省科协原主席谢先德表示,通过此次考察,切身感受到汕尾经济快速发展的坚实步伐,以及深汕特别合作区、红草产业园区等园区快马加鞭建设的良好势头。他建议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依托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汕尾共建人才驿站的合作基础,不断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为企业生产研发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二是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加强地方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吸引更多高校到汕尾办学,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刘焕彬则认为,我市要坚持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并举,用“两条腿走路”:一是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做强做大农产品和海产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二是把产业园区搞起来,把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利用现代物流和智能化手段,推动纺织服装、珠宝等传统产业更好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吴清平建议,一是做好绿色食品生产和深加工这篇文章,促进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如海丰莲花山可依托优质水资源,努力打造成粤东地区高端饮用水产业基地。二是要建设好产业园区,延伸企业的生产、研发、销售配套产业链,实现产业集聚;同时,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加强政策指导,推动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三是围绕产业园区发展,积极引进科研机构和高校,为企业创新研发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四是要秉持“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思路,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体系,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汕尾日报》(2016-11-28 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