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第十二届石龙食药打假协作会议召开

本报珠海(广东)1211日电 记者章宁旦 唐荣 由法制日报社、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公安厅、东莞市人民政府、珠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7年第十二届石龙食品药品打假协作会议”今天在此间召开。会议围绕互联网领域的食药安全治理模式和重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旨在共同构筑基于互联网经济的食品药品网络打假新防线。 
  记者从会议上获悉,庞大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给食品药品产业发展带来了振兴,食品药品GDP贡献率达到了11%12%左右。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 

也让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找到了一些新的漏洞,线上线下的新情况、新特点给执法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 
  今年以来,广东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以“四个最严”为统领,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违法严查,通过创新性地实行重大案件下管一级,率先组建全省稽查业务骨干团队,实行全省范围内督导办案,推进政企合作联动,深化创新与公安部门的“两法衔接”工作机制,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彭会介绍,今年111,广东全省公安机关共立食品药品的犯罪案件1872,其中60%以上案件是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利用互联网生产销售有毒有害假劣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已经由作坊式向区域化、集团化、职业化发展,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大。彭会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危害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洼地、沼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咸泽要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深入研究网络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特点,对网络食品药品的信息流、资金流等关键问题,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其中的共性问题和规律性问题,利用追溯体系,摸清网络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模式、源头。同时,还要通过案件信息公开体现法律的震慑力,这既是对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保障,也是让违法企业逐步体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阻的后果。 
  孙咸泽表示,在处罚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过程中,不但要处罚企业,还要处罚法人代表、技术责任人、质量责任人等;不光要有经济上的处罚手段,还要有资格上的处罚手段,特别是对一些违法的法人代表或技术人员,应该限制其再次进入这一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吴清平,影响食品安全的要素有三个,第一个是生物,第二个是化学,第三个是物理。我国在食品微生物安全里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风险不明确,导致了许多重大的隐患并没有及时发现;第二是缺乏共性关键技术保障体系,造成了很多重大事故不断;第三是肉制品、乳制品、饮用水等重点行业亟待建立视频安全控制技术和工艺。 
  “要构建和应用中国的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吴清平建议,大数据库应该包括6个部分:国家的风险识别数据库、菌种资源库、全基因组序列库、溯源数据库、特征性代谢产物库和企业自身的食品安全数据库,目的是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的风险识别、评估预警、溯源和控制。 
  当天下午,广东省食品药品打假协会也紧扣同一主题,由会员单位、相关专家学者共同商讨互联网食品药品经济发展趋势、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模式,并就重点、难点和典型案例等进行主题演讲和同台互动。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骆文智、法制日报社副社长周秉键、珠海市副市长阎武、国家食药监总局稽查局局长江德元、公安部三局相关负责人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来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全国各省(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管、公安部门和广东省内食品药品监管、公安、法院、检察院的有关负责人及知名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企业的代表近400人参加会议。  

                                                                        法制日报》(2017-12-12 头版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