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我国益生菌产业迎来百家争鸣好时代

3年年均增长20%  多元化及精准化成趋势

(本报记者 王薇)119年前,即1899年,法国学者分离出双歧杆菌并发现与婴儿腹泻相关。自此,国内外科学家就开始了对益生菌菌种研发及产业化的持续探索。随着益生菌功能的不断明确,市场热浪渐起——据欧睿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益生菌产品市场规模360亿美元,亚太地区占全球益生菌消费市场的近半壁江山。益生菌产品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实现健康诉求,寻求差异化竞争的高地。522—24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第十三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来自国内外益生菌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与企业家共同分享了益生菌科研新动向,剖析产业发展新趋势,共话新时代下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吴清平院士(左)与张晋京稽查专员在深入交流

 此次会议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广东省食品学会承办,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巡视员王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注册管理司稽查专员张晋京、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彭炜等国家相关部门相关人士出席,近500名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及企业代表参会。

                  要从国家层面制定整体规划  建立中国人群独有的肠道亚种菌群数据库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吴清平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益生菌产业蓬勃发展,为我国食品工业的价值提升与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益生菌、肠道菌群的研究成为医学、营养学、食品科学等学科交叉、深度互融的前沿与热点研究领域,益生菌及其相关产品也更多惠及百姓。但是,也要看到在益生菌研究领域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与问题还未解决,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凝聚起更多的智慧。

吴清平院士对我国未来益生菌产业的发展提出3点建议:一是总体布局,规范产业科学发展。尽管益生菌、肠道菌群与健康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从整个国家层面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规划。目前我国在益生菌领域的研究经费投入并不多,而且研究内容都比较散。同时,益生菌产品市场目前配套的标准法规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是夯实科学基础,进一步加强交叉与互融。在我国关于益生菌,肠道菌群的研究注重与疾病的关联,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对益生菌与健康的功效认识不断提升。益生菌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如何将益生菌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落地开花,需要整个产业链上下互动,多研究领域交叉互融。吴清平说。
  三是加强自主研发,打造具中国特色的益生菌产品。目前,我国市场中的益生菌产品大多采用国外菌种,具自主知识产权且广泛产业化应用的菌种较少。虽然近年来有关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相关研究与应用不断开展,但还不够充分。
  未来,建立中国人群独有的肠道亚种菌群数据库,打造更多适合国人肠道健康的益生菌产品,将成为趋势。吴清平如是说。

 

                                                        中国食品报 2018-05-28期>>A4版:行业观察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