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报】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清平:加快构建微生物菌种资源库与科学大数据库
发布时间:2021-03-12
发布时间:2021-03-12 | 【 大 中 小 】 | 【打印】 【关闭】
本报讯(记者 莫文艺 通讯员 李诚斌)近年来,重大慢性疾病高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资源短缺问题日渐凸显,面对这些严峻挑战,微生物组技术的革新和应用的突破将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微生物研究将会给人类健康维护、疾病诊治、工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生物安全保障和生物资源等方面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在菌种资源和生产关键技术等方面对我国形成了战略围堵的严峻态势,如我国益生菌产业产值超500亿,占全球产值的17%,而核心菌种自主率不足10%,严重制约产业的健康发展。”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清平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快推进“微生物菌种资源库与科学大数据库构建” 立项的建议》,他表示,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对于微生物科学数据的开发和使用存在明显不足,许多高价值的科学数据并未得到充分的共享、挖掘和利用,数据使用严重依赖国外数据库,导致我国微生物信息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存在巨大隐患。
吴清平院士指出,发达国家的企业将微生物种质资源作为产业竞争的重要因素,正在加紧开展微生物资源的挖掘工作。微生物元件得到越来越多的开发和利用,在基因合成、生物设计、基因编辑技术,以及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疫苗、化学品、生物材料、生物能源、农业和食品等应用领域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尚未建立基于现代组学技术为基础的微生物系统信息化大科学数据库,基础科学研究、创新技术研发、高端产品研制等方面严重依赖国外大数据库;依据发达国家制定的现行标准,我国微生物数据资源长期被迫开放式存储于国外数据库、无条件共享,导致我国微生物信息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存在巨大隐患。
因此,吴清平院士建议加快微生物菌种资源库与科学大数据库构建,为我国微生物产业“缺芯少核”等瓶颈问题储备战略资源,同时为开发有市场价值的应用技术与产品提供支撑。通过“微生物菌种资源库与科学大数据库构建”专项实施,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库与科学大数据库,强化微生物核心关键基础研究,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质资源、科学大数据和核心关键技术等,对支撑我国积极抢占微生物研究领域的技术高地,推动整个产业链的革新有重要意义。
他提出,以微生物科学大数据库为基础,建设生物高技术成果孵化平台,孵化新型生物芯片、生物监测诊断技术、微生物生命科学仪器、微生物新药、新型微生物菌剂、微生物生物信息调控制剂、活性新物质生物合成、新型功能食品和高效环境污染治理等高新技术及产品,为我国新一代生物高技术产业的萌芽和形成提供原创性技术,创新实现我国生物高技术产业的弯道超车,支撑引领我国生物、食品、医药、轻工、农业和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