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肉灵芝菌种及其栽培方法和应用”获第八届广东专利银奖
2011年,为响应国家援藏扶贫的号召,在吴清平院士主持下,当时的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与西藏林芝地区科技局合作建立了“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林芝地区食药用菌科研基地”,引进灵芝、杏鲍菇等11个食药用菌重要品种进行试栽,以期解决西藏地区食药用菌产业滞后的难题。但因高原气候的特殊性,当年各品种的栽培试验效果不太理想,通过市场品种引进方式带动林芝地区食药用菌产业发展的工作也随之陷入瓶颈期。一筹莫展之际,吴清平院士决定通过培育本土品种解决高原栽培的菌种“卡脖子”技术难题。胡惠萍勇挑重担,带队在西藏地区开展了系统性的野生食药用菌资源调查,寻求更合适高原低温缺氧环境的食药用菌资源。同年8月,胡惠萍和林芝市科技局技术人员在西藏林芝波密扎西岗村首次发现灵芝属新种,后经我国著名菌物学家李泰辉研究员鉴定命名为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随后,胡惠萍团队迅速在广州开展驯化工作并获得成功。2012年7月,白肉灵芝在林芝米林雪峰菌种场成功进行了高原试种。其高原适应性试验结果优异,每袋产量干重达每袋30-40g,覆土栽培亩产达200-300公斤,极大地振奋了林芝地区科技局科研推广人员的信心。此次试栽成功也预示着成功叩开了在西藏林芝地区发展食药用菌产业脱贫致富的大门。
该所科研人员进一步通过对白肉灵芝模式标本的子实体组织分离获得白肉灵芝专利菌种,并选育出优良菌种,制定了精准培养配方、栽培方法和工艺参数,研究其有效成分与功能作用,深入挖掘开发了白肉灵芝潜在的应用价值。研究发现,应用此专利栽培而得的白肉灵芝子实体粗多糖含量高于市场赤芝子实体2-4倍,总三萜含量高出2倍,且脾细胞增殖实验证实了其刺激免疫活性功能较强,具有高值化开发应用前景。该专利成果为白肉灵芝产业在西藏地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