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微生物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会
暨菌种•基因•大数据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梅州蕉岭召开

11月3日至5日,由国家微生物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承办的“国家微生物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会暨菌种•基因•大数据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梅州市蕉岭县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微生物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清平担任大会主席,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邱学青,广东省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为民等出席并讲话。

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庞国芳,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孙宝国,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邓子新,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陈卫以及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30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作学术报告。

庞国芳在演讲《食品安全农兽药残留检测技术标准化研究30多年》中指出通过30年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跨跃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碳同位素质谱-低分辨质谱-高分辨质谱五个研究发展阶段,创建了中国学者研究的前三项国际AOAC标准:糙米中拟除虫菊酯多残留气相色谱检测技术研究、鸡组织中二氯二甲吡啶酚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标准、茶叶中653种农药多残留GC-MS,GC-MS/MS和LC-MS/MS检测方法,开创我国国际AOAC标准研究先河,并创建农药电子身份证,实现农药残留检测信息化。

孙宝国在演讲《从“大食物观”到“藏食于民”》中指出食品领域要把食物、食材制作成丰富多彩的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食品,确保人民群众平时吃的好,吃出幸福感,吃出健康;遇到突发事件时也能够有的吃、吃得饱、吃得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食于民”都是为了确保中国食物和食品供给安全;要把“藏食于民”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要依靠创新生产更多更好的适合“藏食于民”的食品。

邓子新在演讲《合成生物学科技与产业发展的颠覆性创新之路》中指出通过组学大数据、高效底盘、自动化、高通量和AI技术的集成打通智能筛选和颠覆性创新的便捷和高速路,依赖生物样本筛选功能产品的途径被高效底盘助力的高通量挖掘取代,生物学家和工程师联合起来对生物体进行重新布线和编程,今后将陆续可以生产更廉价的药物、食品和健康产品,为汽车提供绿色能源,为治疗癌症等重大医学难题提供新手段。

陈卫在演讲《肠道微生物的资源挖掘与应用》中指出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人体的营养、代谢、免疫、神经功能密切相关,已成为生命健康研究的新着眼点,为疾病筛查诊断提供了新手段,成为药物资源开发的新宝库,并为精准营养干预开辟新的切入点。其团队鉴定了11.7亿个长度超过35个氨基酸的新蛋白质序列,已知的10万余个参考基因组中的任何序列没有相似性;建立了大规模肠道主要共生细菌噬菌体培养组技术,基因组分析发现了两个噬菌体新科。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名位、江南大学教授金征宇、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郜海燕、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李芳柏等16人在专家论坛上作学术报告,浙江大学教授孙崇德、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江凌等8人在青年论坛演讲,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贞忠、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姚粟等5人在企业论坛作专题报告。与会人员围绕微生物资源开发及其在农业、食品、环境和人类健康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并针对我国微生物菌种资源和大数据共建共享机制达成了高度共识。

国家微生物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我国在微生物种业领域的重要合作平台,承载着联合全国微生物核心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的重要使命。本次论坛借助该平台,适逢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蕉岭县产业融湾系列活动举办,汇聚了全国各地200多位微生物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享学术盛宴,共同促进微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加速微生物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创新应用,为我国微生物种业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