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野生毒蘑菇拟灰花纹鹅膏中毒!
拟灰花纹鹅膏,拉丁学名为Amanita fuligineoides P. Zhang & Zhu L. Yang,为剧毒鹅膏菌。具有剧毒鹅膏种类的典型特征,即:“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靴(菌托)”;但其菌环很薄,容易脱落,成熟后菌体经常只剩下“帽”和“靴”了。
拟灰花纹鹅膏与致命白毒伞(致命鹅膏)毒性相似,中毒类型为急性肝损害型,含有极毒的环肽毒素。这类毒素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耐干燥和酸碱,一般的烹饪加工不会破坏其毒性,所以即使高温煮熟,其毒性仍较强。
拟灰花纹鹅膏与致命白毒伞的中毒症状及发病过程相似,食用后一般在6~12小时发病,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炎症状(此时容易被误诊为胃肠炎型蘑菇中毒!),最危险的是胃肠炎症状后还可能出现假愈期,此时患者会误认为病情好转或出院,耽误救治时间。中毒严重者如不及时救治,一般5~10天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拟灰花纹鹅膏一般出现在每年的4~9月份,生于壳斗科植物等林地上,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湖南、云南、江西等地。据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邓旺秋研究员等人调查,拟灰花纹鹅膏在广东分布较广,近年来已导致多起误食该毒菌中毒死亡的事件。
在此,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专家提醒广大民众:野生蘑菇食毒难辨,请不要随意采食!
附件下载: